“北溪”管道这事儿,藏了快三年的谜底,终于被掀开了。本来全世界都等着看俄罗斯在联合国安理会怎么发飙讨说法,结果谁都没想到,德国人自己先坐不住了,把知道的都给捅了出来。
最近,在意大利亚得里亚海的阳光沙滩上,一个49岁的乌克兰男人谢尔吉·K正舒坦地刷着手机度假。他大概以为自己用假证件开的房万无一失,却不知道欧洲刑警组织的红色通缉令早就把他给锁死了。意大利警察破门而入的那一刻,这位被德国联邦检察院认定的“北溪”爆炸案主要负责人,就这么戏剧性地落网了。
这场惊动全球的能源大动脉被毁案,因为一个正在度假的嫌犯,终于撕开了一个口子。
一场谍战片式的袭击
德国最新公布的调查文件,把整个作案过程像剧本一样摊在了世人面前。这根本不是什么意外,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精准打击。时间回到2022年9月,谢尔吉·K带着另外五个同伙,用假身份在德国的罗斯托克港租了一艘名叫“仙女座”号的帆船。
这船看起来破破烂烂,就是个动力很小的老式游艇,谁也不会多看它一眼。他们一出海就关掉了船上的定位系统,像幽灵一样消失在雷达上,神不知鬼不觉地开到了波罗的海的博恩霍尔姆岛附近。那片海域底下,就躺着欧洲的能源生命线——“北溪-1”和“北溪-2”管道。
接下来的操作,更是让人倒吸一口凉气。船上四名专业的潜水员,带着装备潜入了70到80米深的海底。那是什么概念?相当于二十多层楼的高度,水下的压力大到能把人瞬间压垮。这些潜水员显然不是等闲之辈,军事专家张学峰分析,能在这种高压深水区操作重型爆炸物,绝对是受过军事级别训练的狠角色。
他们精准地在管道最薄弱的地方,安放了四枚精心设计的定时炸弹,每一枚的重量在14到27公斤之间。引爆方式更是歹毒,分两次爆炸。第一次炸开管道,让海水倒灌;第二次则彻底摧毁,断绝任何修复的可能性。
到底是谁在说谎
随着嫌犯落网,这个烫手的山芋被直接扔到了乌克兰面前。按理说,人是乌克兰人,证据链也指向基辅,这事儿该有个说法了。但乌克兰政府的反应,是立刻跳起来坚决否认。总统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直接说,这跟乌克兰没半点关系,是俄罗斯在栽赃,我们没动机也没能力干这事。
更有意思的是,美国媒体《华尔街日报》曾爆料,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一开始批准了计划,后来在美国的压力下又取消了,但乌克兰军方的一些人还是偷偷把事给办了。对此,时任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的扎卢日内直接否认,说乌克兰军队根本没有权限执行海外任务,这是“挑衅”。
这下德国就尴尬了。一方面,人证物证都摆在那儿,不处理说不过去;另一方面,乌克兰可是西方阵营里需要力挺的盟友,现在把这层窗户纸捅破,无异于当众打了自己盟友的脸。所以德国媒体在报道时也小心翼翼,只说是“亲乌克兰团体”干的,或者“与乌克兰情报系统有关”,就是不敢把话说死。
而另一边的俄罗斯,从头到尾都处于暴怒状态。那管道是它的“摇钱树”,每年给欧洲输送上千亿立方米的天然气,就这么被炸废了。更让莫斯科火大的是,事发后丹麦、瑞典、德国搞的所谓联合调查,从一开始就把俄罗斯这个最大的受害者排除在外。
现在德国抓了人,俄罗斯更是觉得这里面全是猫腻。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早就直言,欧洲国家就是在“保护真正的幕后黑手”。
欧洲自己吞下苦果
这场罗生门里,各方都在互相指责,但真正付出惨痛代价的,却是欧洲自己,尤其是德国。作为“北溪”管道的最大受益者,德国工业一夜之间被打回了原形。能源短缺造成的损失超过2000亿欧元,工厂要么停产,要么只能搬到美国去。
他们被迫以四倍的高价,去购买美国的液化天然气。汉堡港的工人们走上街头抗议,打出的标语直戳人心:“我们用鲜血换来的天然气,却被美国人赚走了暴利!”
普通老百姓的日子更难过,冬天的取暖费涨了三倍,电费更是像坐了火箭一样往上蹿。整个欧洲因为能源问题吵成一团,原本还算团结的欧盟,内部裂痕越来越深。东欧国家心里不爽,西欧国家财政压力巨大,这场爆炸,炸断的不只是天然气管道,更是欧洲内部的信任。
讽刺的是,当德国检方要求乌克兰配合调查时,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还罕见地发表强硬声明,说这是“对国际能源安全的公然挑战”,要“不惜一切代价追究到底”。可当嫌犯真的是乌克兰人时,这种“强硬”就变得无比尴尬。
大戏才刚刚开场
没等俄罗斯在安理会发作,德国就主动“招了”,这背后其实也是一盘大棋。有分析认为,随着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,美俄关系出现缓和迹象,欧洲也没必要再死扛着反俄了。把乌克兰人抛出来,既能给俄罗斯一个交代,又不会真的动摇美欧关系。
毕竟,很多人怀疑幕后真正的老板是拜登政府,现在的美国政府,恐怕也乐得看这出戏。更何况,德国国内的压力已经到了临界点,再不给民众一个说法,政府的信誉就要破产了。
最近,俄罗斯已经正式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。俄驻联合国副代表波利扬斯基直接在社交媒体上质问,德国调查拖拖拉拉,摆明了有问题。他还亮出了一组卫星照片,显示爆炸发生前三天,美国海军的“罗斯福”号航母战斗群,正好就在那片海域经过。“这是巧合吗?”他问道,“为什么德国调查三年才抓到一个马前卒?”
这场即将在纽约上演的外交博弈,注定会火花四溅。俄罗斯必然要求彻查幕后真凶,但美欧大概率会百般阻挠。
笔者以为
“北溪”的残骸还静静地躺在波罗的海底,它像一个巨大的伤疤,提醒着世界这场能源阴谋有多么肮脏。谢尔吉·K的落网,确实揭开了一角真相,但离水落石出还差得远。别忘了,还有一个叫弗拉基米尔·Z的乌克兰潜水教练在逃,据说波兰还帮他跑路,这说明背后牵扯的势力远不止这几个人。
炸毁的管道或许有一天还能修复,但国家之间信任的裂痕,可能永远都无法弥合了。当能源这种全球化的命脉,都沦为地缘政治的武器时,正如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所说:“没有人能独善其身。”
这事儿给全世界都提了个醒,海底那些看不见的“生命线”,其实脆弱不堪。而对于咽不下这口气的俄罗斯来说,后续会如何反制,可能会让本就焦头烂额的欧洲,更加头疼。真正的较量,或许才刚刚开始。
股票配资电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