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01《示儿》宋·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,但悲不见九州同。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。此诗作于公元1210年(宁宗嘉定三年),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,此诗为陆游的绝笔,既是诗人的遗嘱,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。《示儿》是一首七言绝句。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,显露了诗人一生的心愿,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,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,也有对国家统一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。02《自题金山画像》宋·苏轼心似已灰之木,身如不系之舟。问汝平生功业,黄州惠州儋州。公元1101年三月,苏轼由虔州出发,经南昌、当涂、金陵,五月途经润州,在金山寺中,看到李公麟所绘苏轼画像,作《自题金山画像》一诗于上。作此诗时,是苏轼去世前两个月,作者已年逾花甲,堪堪走到了生命的尽头。回首自己的一生,几起几落,失意坎坷,纵然有忠义填骨髓的浩瀚之气,也不得不化为壮志未酬的长长叹息。作者只能慷慨悲歌,自叹飘零。03《临终诗》明·唐寅生在阳间有散场,死归地府也何妨?阳间地府俱相似,只当漂流在异乡。《临终诗》是一首七言绝句。首联描绘了人生在世的短暂与无常,人生如戏,有开场也有散场,无法永恒;颔联是诗人对未知领域的想象,表现出对生命终结的坦然接受;颈联进一步揭示了“阳间”与“地府”的共通性;尾联则以一种视之平等的心态来看待生死。全诗以生死为主题,传达出诗人对生死轮回的深刻理解与超然态度,言浅而意深,富有哲思。 04《绝命词》清代·袁枚赋性生来本野流,手提竹杖过通州。饭篮向晓迎残月,歌板临风唱晚秋。两脚踢翻尘世路,一肩担尽古今愁。如今不受嗟来食,村犬何须吠不休。这首诗是袁枚对自我生命与灵魂的终极告白,展现了他超脱生死、笑对人生的豁达境界。这首诗完美融合了袁枚的“性灵说”主张,直抒胸臆,不事雕琢。在看似悲凉的情境中,迸发出不屈的生命力和超越生死的达观精神,是其人格与诗风的极致体现。05《临路歌》唐·李白大鹏飞兮振八裔,中天摧兮力不济。馀风激兮万世,游扶桑兮挂左袂。后人得之传此,仲尼亡兮谁为出涕?根据裴斐《李白年谱简编》,此诗作于唐代宗宝应元年(762年),即李白去世当年。这首诗题中的“路”字,可能有误。根据诗的内容,联系唐代李华在《故翰林学士李君墓铭序》中说:“年六十有二不偶,赋临终歌而卒。”则“临路歌”的“路”字当与“终”字因形近而致误,“临路歌”即“临终歌”。《临路歌》是一首古体诗。此诗是诗人在疾亟之后精力不支情况下的最后作品,当是绝笔,也可看作是其自撰的墓志铭。诗人以大鹏自比,浩叹一生壮志未酬的悲怆,流露出对人生的无比眷念和未能才尽其用的深沉惋惜。全诗塑造了大鹏展翅奋飞而半空摧折,馀风激荡而扶桑挂袂的艺术形象,其格调激昂,想象丰富,含不尽之意于言外。 06《狱中题壁》清·谭嗣同望门投止思张俭,忍死须臾待杜根。我自横刀向天笑,去留肝胆两昆仑。公元1898年(光绪二十四年)是农历的戊戌年,是年六月,光绪皇帝实行变法,八月,谭嗣同奉诏进京,参预新政。九月中旬,慈禧太后发动政变,囚禁光绪帝,并开始大肆捕杀维新党人。9月21日,他与杨深秀、刘光第、康广仁、杨锐、林旭等五人同时被捕。这首诗即是他在狱中所作。全诗表达了对避祸出亡的变法领袖的褒扬祝福,对阻挠变法的顽固势力的憎恶蔑视,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愿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壮烈情怀,其格调悲壮激越,风格刚健遒劲。 07《绝命诗·其一》宋代·徐元娘毓秀含华十六龄,慈帏口授十三经。奇文不欲撑天地,大节偏教揭日星。何姓移刘亡汉室,谁人复楚乞秦廷。愿从一死明忠孝,碧血应留万古青。徐元娘(1261~1276),江山(今属浙江)人。应镳女。恭宗德祐二年元兵破临安,随父兄投井死,年十六。此诗创作于1276年,正值元军攻陷南宋都城临安(今杭州),太皇太后谢道清携年幼的宋恭帝投降之时。徐元娘,在国破家亡之际,毅然选择了殉国。这首诗是她赴死前写下的绝笔,充满了对误国权臣的愤恨、对故国山河的眷恋以及以身殉国的决绝。徐元娘的《绝命诗·其一》远不止是一首个人遗言,它是一个时代的挽歌,也是一曲气节的赞歌。08《别云间》明·夏完淳三年羁旅客,今日又南冠。无限山河泪,谁言天地宽?已知泉路近,欲别故乡难。毅魄归来日,灵旗天际看。顺治三年,完淳与陈子龙、钱旃饮血为盟,共谋复明大业,上书鲁王(朱以海),鲁王遥授中书舍人,参谋太湖吴易军事。顺治四年(公元1647年)夏,作者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,为清廷发觉,遭到逮捕。《别云间》就是作者在被解送往南京前,临别松江时所作。《别云间》是一首五言律诗。此诗起笔叙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;承笔生发故土沦丧、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;转笔抒写眷念故土、怀恋亲人之深情;结笔盟誓志恢复之决心。诗中既表达了诗人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,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。全诗思路流畅清晰,感情跌宕豪壮,格调慷慨激昂,读来荡气回肠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配资电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