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悬崖勒马,必将摔得粉身碎骨。”
9月21日,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的微信公众号上,出现了这句分量极重的话。
这番狠话,是说给以色列未来党议员托波洛夫斯基听的。他没理会中方的强烈反对,又一次跑去了台湾。
这可不是他头一回跟台湾那边勾兑了。
使馆方面直言不讳,说这位议员之前就发表过一堆关于台湾问题的歪理,压根没把一个中国原则当回事。
使馆的声明说得更露骨,指出他这种行为“一再公然违背政府坚持的一个中国政策”,背后明显有人撑腰,自己的政治信誉已经败光了。
他已经被点名为中以关系健康发展的“麻烦制造者”。
就在这起事件发生前不久,风波就已经起了。
9月15日,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会见美国官员时,话锋一转,毫无征兆地公开点名中国和卡塔尔。
他说这两个国家在社交媒体上对以色列搞“人工智能信息战”。
这顶大帽子扣下来,让本就紧绷的中东局势,又多了一根随时可能崩断的弦。
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的回应很快,用了“震惊”这个词,并且坚决反对。
使馆发言人说这种指控“没有任何事实依据”,不过是“病急乱投医”的胡话。
发言人还补了一句,以色列把所有批评的声音都往别的国家身上推,只会砸了中以关系的锅。
内塔尼亚胡政府的态度为何突然变得这么冲,背后其实是自家院子起了火。
他个人的支持率一直在掉,加沙问题迟迟不见转机,他那个执政联盟也是风雨飘摇,看着就快散架了。
所以,有分析认为,他这是想把家里的火引到外面去,转移民众的不满,顺便还能向美国表表忠心,给自己捞点政治资本。
不光是家里乱,以色列在国际上也越来越像个孤家寡人。
不久前联合国大会的一项巴以问题决议,投票结果是142票支持对10票反对。
这种压倒性的票数对比,让以色列的处境相当难看,也逼得内塔尼亚胡不得不摆出更强硬的姿态。
但有意思的是,政治上吵得不可开交,生意上的往来却没停,甚至更好了。
数据显示,今年头五个月,中以两国的货物贸易额,跟去年同期比,涨了整整四成。
中国从以色列进口的东西里,芯片和设备占了一大半,而且这部分的增长速度更快。
另一边,以色列国内的经济却在战火中一天不如一天。
机场冷冷清清,旅游业基本停摆。港口的货柜,排队等着处理的时间翻了一倍。
高科技领域的人才开始往欧洲和北美投简历,投资人也捂紧了钱袋子,暂停了新的投资。
一些欧洲国家已经不只是口头说说,而是动了真格的。
西班牙取消了一份价值8.25亿美元的武器合同。德国则扣下了一批可能被用于加沙的装备。挪威的主权基金,也从好几家以色列公司撤了股。
就在这个节骨眼上,中东两个大国,沙特和巴基斯坦,突然走到了一起。
两国联合宣布,签署了一份共同防御协议。
这个军事联盟条约写得明明白白:“一方遭到武装攻击,另一方必须自动参与防御”。
对于台湾问题,中国外交部的立场一贯清晰。
9月22号,发言人郭嘉昆在记者会上,针对台湾外事部门负责人窜访奥地利一事表态。
他说,“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,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”
郭嘉昆还强调,搞“台独”是条死路,“挟洋谋独”的路数,绝对走不通。
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普遍认同,是基本常识。
随着沙特和巴基斯坦这份协议的签订,中东的力量天平,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。
#秋季图文激励计划#
股票配资电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